学生肘(肱骨内上髁炎)多发生于小学生,因频繁屈腕致肱骨内上髁屈肌总腱起点受牵拉引发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肘内侧疼痛、放射痛、轻度肿胀及压痛,早期影像学无特异表现,治疗以减少手部动作、休息、热敷、康复训练及适度物理治疗为主,需注意避免过度治疗影响小学生生长发育;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常见于常做前臂旋前伸腕动作人群,因肌腱受反复牵拉致炎症,表现为肘外侧疼痛、放射痛、轻度肿胀及显著压痛,超声等检查有相应改变,治疗包括减少相关动作、休息、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严重时谨慎用有创治疗,特殊人群要针对性康复及防护。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学生肘
学生肘医学上称为肱骨内上髁炎,多发生于小学生群体。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长时间书写、使用文具等过程中,频繁进行屈腕动作,导致肱骨内上髁处的屈肌总腱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例如,小学生每天长时间伏案写作业,手部频繁屈伸,就容易引发该病症。
网球肘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常见于网球运动员等经常进行前臂旋前伸腕动作的人群。是由于前臂伸肌总腱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受到反复的牵拉应力,造成局部的损伤和炎症。比如网球运动员在击球时,频繁的前臂旋前伸腕动作会使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腱受到过度牵拉,从而引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
学生肘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肘关节内侧,即肱骨内上髁处,疼痛可向前臂内侧放射。儿童在诉说疼痛时,往往能指出具体的疼痛位置,在进行屈腕、前臂旋前等动作时,疼痛会加剧。例如,当让小学生握拳屈腕并将前臂旋前时,会明显感觉到肘部内侧疼痛。
局部表现:肱骨内上髁处可有轻度的肿胀,压痛比较明显。一般来说,通过触诊可以发现该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点。
网球肘
疼痛部位:疼痛主要集中在肘关节外侧,即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可向前臂外侧放射。患者在进行伸腕、前臂旋后等动作时,疼痛会加重。比如,网球肘患者在拧毛巾、端杯子等需要伸腕的动作时,会感到肘部外侧疼痛。
局部表现:肱骨外上髁处也可能有轻度肿胀,压痛显著,可摸到局部的压痛性硬结等。
三、影像学表现
学生肘
早期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在超声检查下可发现肱骨内上髁处的肌腱有水肿、增厚等表现;X线检查可能会发现局部有少量的骨膜反应等,但一般不具有特异性。
网球肘
超声检查可显示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腱有变性、增厚、回声不均匀等改变;X线检查有时可发现肱骨外上髁处有微小的骨刺形成,但这并不是诊断网球肘的必备依据,主要还是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来综合判断。
四、治疗与康复
学生肘
非药物干预:首先要减少引起疼痛的手部动作,让肘部得到充分休息。可以进行局部的热敷,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例如,每天用温水热敷肘部内侧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进行简单的伸腕、屈腕的轻柔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但要避免过度牵拉引起疼痛加重的动作。
医疗干预: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局部的物理治疗,如超短波治疗等,促进炎症消退。一般不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群体,应优先选择非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法。
网球肘
非药物干预:同样需要减少引起疼痛的前臂伸腕等动作,让肘部休息。可以进行前臂的旋前旋后等轻柔的康复训练,也可以进行局部热敷。比如进行缓慢的前臂旋转运动,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
医疗干预:物理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冲击波治疗等,对改善网球肘的症状有一定效果。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会考虑进行局部的封闭治疗等,但对于儿童或青少年群体,要谨慎使用有创的治疗方法。
五、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学生肘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等组织较为娇嫩。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治疗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强度适中,既能够促进恢复,又不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调整书写姿势等,从源头上减少病症的发生。
网球肘
对于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其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运动功能。同时,要注意运动防护,避免在康复阶段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而对于普通人群出现网球肘,要注意纠正日常生活中不良的用力姿势等,防止病症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