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有不同类型,其常见症状包括共性症状和不同类型的特殊症状。共性症状有呼吸困难(活动后、休息时、夜间等不同形式)、乏力(因心输出量减少致机体能量代谢障碍)、水肿(右心功能受损致体循环淤血,从下肢开始的凹陷性水肿);肥厚型心肌病有胸痛(与心肌肥厚致心肌缺血有关,年轻患者常见)、晕厥或接近晕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致脑供血不足,活动时易发生);限制型心肌病有腹胀、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心脏舒张功能受限致胃肠道淤血)。
一、不同类型心肌病的共性症状
1.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心肌病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使肺循环淤血。对于成年患者而言,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发生。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广泛病变,心脏收缩力减弱,肺淤血逐渐加重,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在年龄方面,儿童心肌病患者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的呼吸困难会导致机体缺氧,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营养供应。
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活动时出现气短,休息后缓解;也可以是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端坐位才能减轻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
2.乏力
产生原因:心脏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机体能量代谢障碍,从而使患者感到乏力。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心肌病患者,都可能出现乏力症状。对于老年心肌病患者,本身身体机能就有所下降,加上心肌病导致的心脏功能减退,乏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行走一段较短的距离就会感到疲惫不堪。
3.水肿
出现情况及机制:当心肌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右心功能受损时,会引起体循环淤血,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出现水肿。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尤其是脚踝部,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即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凹陷,且短时间内不易恢复。随着病情加重,水肿可能会逐渐向上蔓延,累及腿部、腹部等。在儿童心肌病患者中,水肿可能会影响其肢体的活动,并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水肿可能会对其身体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同时伴有尿量减少等表现。
二、不同类型心肌病的特殊症状
1.肥厚型心肌病
胸痛
发生特点: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其胸痛的发生与心肌肥厚导致的心肌缺血有关。胸痛的性质多样,可为压榨性、闷痛等,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持续时间不等,一般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在年轻患者中较为常见,可能与年轻患者的心肌肥厚情况以及身体的应激反应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年轻的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诱发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胸痛发作,因为运动时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肥厚的心肌供血相对不足,从而引发胸痛。
晕厥或接近晕厥
机制及表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的射血,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可能出现晕厥或接近晕厥的情况。多在活动时发生,如突然站立、运动等情况下。患者会突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失去意识,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这种情况在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也可能出现,由于儿童的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晕厥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等产生潜在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2.限制型心肌病
腹胀、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
原因及表现:限制型心肌病主要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心房和静脉淤血,进而引起胃肠道淤血,患者会出现腹胀、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对于成年患者来说,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其营养摄入,导致体重下降等情况。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进食少量食物就有饱腹感,从而不愿意进食,长期如此会导致身体营养状况变差。在老年限制型心肌病患者中,由于本身消化系统功能就有所减退,加上心脏疾病导致的消化道淤血,消化道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营养支持和消化功能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