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来源:民福康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病,因ATP7B基因突变致铜代谢异常,多器官受损,有肝脏、神经等多系统表现,可通过实验室、影像及基因检测诊断,治疗包括驱铜、对症及饮食控制,不同特殊人群治疗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ATP7B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肝脏合成铜蓝蛋白障碍以及胆道排铜减少,使得铜在体内过度蓄积,进而损伤肝脏、神经系统、角膜等多个器官。

二、发病机制

铜代谢异常:正常情况下,铜蓝蛋白由肝脏合成,能够结合铜并将其转运至外周组织。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ATP7B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的功能出现障碍,同时胆道排铜也减少,导致铜在肝脏、大脑基底节、角膜、肾脏等组织器官中沉积。

多器官损伤

肝脏损伤:铜在肝脏沉积可引起肝细胞损伤、炎症坏死,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等肝脏病变。

神经系统损伤:铜沉积在基底节等部位,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导致锥体外系症状,如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迟缓等,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认知障碍等。

角膜损伤:铜沉积在角膜缘后弹力层,形成K-F环(角膜色素环),是肝豆状核变性较为特征性的体征。

肾脏损伤:铜沉积在肾脏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氨基酸尿、蛋白尿、糖尿等。

三、临床表现

肝脏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脾肿大、腹水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神经系统表现:常见于青少年及成人,锥体外系症状是其主要表现,如静止性震颤(多从手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肌张力障碍(如面具脸、流涎、扭转痉挛等)、运动迟缓等。还可能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部分患者会有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妄想等,以及认知障碍。

眼部表现:角膜K-F环是重要体征,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缘有棕绿色或金黄色的色素环。

其他表现:肾脏受累可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等;骨骼系统可出现骨质疏松、骨软化等。

四、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铜蓝蛋白测定: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通常低于0.2g/L。

24小时尿铜测定:患者24小时尿铜排泄量明显增加,常>100μg。

肝铜量测定:肝组织铜含量测定是诊断的金标准,肝铜量>250μg/g干重。

影像学检查

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基底节区等部位有异常信号改变。

腹部超声或CT:可发现肝脏肿大、肝硬化、脾肿大等肝脏病变。

基因检测:检测ATP7B基因的突变情况,有助于确诊和发现携带者。

五、治疗

驱铜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胺、曲恩汀等,通过与铜结合,促进铜的排泄。

对症治疗:针对肝脏损伤给予保肝治疗;针对神经系统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如使用抗震颤麻痹药物改善震颤等症状;对于精神症状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等。

饮食控制:患者需低铜饮食,避免食用含铜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坚果、巧克力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由于驱铜药物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需定期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铜沉积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影响其智力、运动功能等发育,需尽早诊断和规范治疗,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孕妇患者:孕妇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因为一些驱铜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孕妇的肝脏功能、铜代谢情况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问题。驱铜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青霉胺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变化,因为其肝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3-60岁,考虑是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在体内各组织中异常沉积引起的,属于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肝豆状核变性可治愈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现阶段临床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很少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晚期治疗基本无效,少数病情进展迅速或未经治疗表现出严重肝脏和神经系统损害者,预后不良,可致残甚至死亡,主要死因是肝衰竭、自杀和肿瘤。治疗主要是低铜饮食:每日饮食含铜量不超过1m
肝豆状核变性严重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正常是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其他因素来判断疾病的严重性;它主要是一种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正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如果病人表现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不稳定、动作迟缓等表现,是属于轻微的,可以去医院做铜代谢生化检查;如果病人肝脏功能异常,表现出肝脾肿大、腹水、腹胀等,甚至造成肝
肝豆状核变性症状有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铜代谢造成的神经损伤和精神损伤。经常有舞蹈动作和肌张力障碍。可能表现出诸如震颤,震颤在早期正常局限于上肢,并逐渐延伸至全身。其中大部分是快速的、有节奏的、像扑翼一样的震颤,可能伴有着运动中增加的意向性震颤。行走不稳,摔跤,言语不清,流口水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可能会表现出严重
肝豆状核变性可以治好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肝脏的铜代谢异常,表现出肝功能不全,基本不能达到治好。在早期如果得以及时发现,可以进行保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总体疾病还是在进展,并且后期可能发展很快。如果进行最好的治疗,可能就是肝移植,但社会上很难做到所有人都能手术。饮食以低盐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防止饮酒,养成
肝豆状核变性严重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不一定严重。肝豆状核变性属于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若患病后就及时就诊进行规范治疗,则可控制病情进展,从而缓解不适症状,减轻对身体的损害。但是,若患者持续不予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导致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肝功能衰竭以及肌肉萎缩等现象,则较为严重,有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建议
肝豆状核变性能治好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较难治愈。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此病是由于先天性铜代谢障碍引起的,以肝硬化和脑部病变为特征。若患者能积极就诊治疗,则可延缓病情发展或使症状得到缓解,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若持续不予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则预后较差,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建议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时就诊治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会导致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一、肝病体征,患者的典型症状为易疲劳、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水以及蜘蛛痣。二、神经症状,患者会出现表情怪异、肢体震颤、运动迟缓等现象,有时还会出现语言障碍或平衡失调、步态不稳、癫痫的表现。三、精神症状,以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为主,表现为淡漠、抑郁,有时还会出现攻击
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是位于第13对染色体长臂上13q,突变导致的血浆铜蓝蛋白含量减少造成的铜代谢障碍。病人的肝溶酶体缺陷,使铜排泄到胆汁受限,因此促使过量铜在体内蓄积,肝脏合成铜蓝蛋白减少,使血浆铜蓝蛋白调节作用削弱,因此胃肠道吸收铜增加。
肝豆状核变性有哪些症状?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引发的症状有很多,首先是神经症状,包括肌张力障碍、姿势异常、精细动作困难、吞咽困难、构音困难、肢体舞蹈样及手足徐动样动作、意向性或姿势性震颤等;其次是精神症状,包括幼稚行为、性格改变、易激惹、躁狂、抑郁、淡漠等;再次是肝脏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黄疸、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肝豆状核变性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引起肝肾功能受损时,主要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肝脏增大或缩小、黄疸、腹水、蜘蛛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肾性糖尿、蛋白尿、氨基酸尿、多饮多尿、夜尿增多、容易口渴等症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需要保持低铜饮食,避免进食含铜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巧克力、坚果、豆类等。也可以在医生指导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许佳平 副主任医师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三乙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为威尔逊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人体内蓄积损害肝脏,大脑等脏器,所以80%患者可以发生肝脏受损征象,多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状。肝豆状核变性对神经系统主要是累及锥体外系,可以先为舞蹈样,即手足徐动样动作,以及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症状,眼部出现异常KF环是本病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以有血清铜蓝蛋白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发生异常的病变,属于遗传性疾病。铜虽然是人体必须的微量金属,但是累积过多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肝豆状核变性对身体的损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体肝脏。人体肝脏内由于堆积了大量的铜不能排泄到体外,长时间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出现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二是中枢神经系统。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在中枢神经系统基底节豆状核处发生铜堆积,由
肝豆状核变性能生育吗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是可以生育的,不过该病变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b基因缺陷所致铜代谢障碍引起的。以肝脏与神经等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变情况。肝脏受累最为常见,患者可以表现为单纯转氨酶升高、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情况。如果累积神经系统,可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肌张力异常等。因此,为了确保后代安全。建议患者做好孕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以终生不吃药吗?
王岩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低铜饮食并不可能代替不用进行治疗,因为肝豆状核的病人,一旦发现需要终身的治疗,治疗得越早预后越好。所说要应用促铜排泄的药物,减少铜吸收的药物,低铜饮食是必须要遵守的饮食方式。因此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低铜饮食也不可以终身不用药。
肝豆状核变性类型
王岩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铜的代谢在体内出现异常,导致铜在体内蓄积。它的主要症状就是肝硬化角膜KF环和椎体外系三大表现为特征。但是由于铜对肝脏的损害早晚出现的不一样,可以以肝功能损伤肝脏表现为首发症状,神经系统是以锥体外系症状为表现症状,个别的孩子可以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症状,而且晚期的孩子大多数都可以查到角膜的KF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