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了,会有什么症状表现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以及个体的反应有关,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神经兴奋期和大脑功能障碍期两个阶段。对于低血糖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关注。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低血糖的症状主要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以及个体的反应有关,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主神经兴奋期:
症状:低血糖发生后,体内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而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等症状。
补充糖分:此时患者意识清楚,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面包、糖水等,通常在15分钟内缓解症状。
2.大脑功能障碍期:
症状: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或血糖下降速度较快,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癫痫发作、嗜睡、昏迷等症状。
就医治疗:此时患者可能无法自行进食,需要他人协助或立即就医,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来纠正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低血糖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如果患者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或低血糖症状严重难以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此外,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调整,并注意饮食和运动的规律,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家人应密切关注其血糖变化,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给予含糖食物或就医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在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