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病因不明,好发于30-50岁人群,主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头晕甚至昏厥等。目前,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戒酒。
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饱。
避免劳累、感染、剧烈运动等。
保证充足的睡眠。
2.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学会自我放松,如深呼吸、冥想等。
二、药物治疗
1.改善心肌重构药物
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重构。
2.减轻流出道梗阻药物
如钙通道阻滞剂,可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增加心输出量。
3.其他药物
三、手术治疗
1.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通过切除肥厚的室间隔心肌,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心脏功能。
2.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心肌病患者,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介入治疗
1.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通过导管将无水乙醇注入肥厚的室间隔心肌,使其坏死,达到减轻梗阻的目的。
2.植入式心脏除颤复律除颤器(ICD)
对于有晕厥史、心脏性猝死风险高的患者,可植入ICD,预防猝死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包括症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心律失常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以免加重流出道梗阻。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和猝死。
总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患者积极治疗,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