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方面。
1.症状
患者通常会出现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向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0分钟,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等症状。
2.心电图
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但无ST段抬高。同时,可出现动态演变,如T波由低平逐渐变为倒置加深,ST段压低逐渐加重等。
3.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cTn)升高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一般在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此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也可能升高。
结合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以及上述症状、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一般可以明确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