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依据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但这些依据需要综合判断,没有哪种最可靠。
1.症状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疼痛部位多较固定,且可伴有腰背部牵涉痛;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可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这是由于肠管血运障碍,导致肠黏膜出血、坏死,血液与肠液混合后呕吐出。
2.体征
患者腹部有固定性压痛,且压痛部位多为绞窄肠袢所在位置,反跳痛和肌紧张是由于肠管缺血、坏死,导致炎症刺激腹膜引起,是腹膜炎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触及腹部有压痛的包块,此包块可能为绞窄的肠袢。有时包块位置较深,不易触及,需仔细触诊。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这是机体对绞窄性肠梗阻引发的炎症反应的表现。如果病情严重,出现感染性休克,还可能伴有血小板计数下降等。
血生化可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如低钾、低钠、代谢性酸中毒等。这是由于肠梗阻导致消化液大量丢失,以及肠管缺血缺氧引起的代谢紊乱所致。
4.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此外,还可能出现空肠和回肠换位,或排列成多种形态的小跨度蜷曲肠袢等典型的绞窄性肠梗阻征象。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肠管的形态、位置、肠壁厚度及血运情况,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发现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充血、水肿,以及腹腔积液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