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什么病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与速度,还与患者的全身情况有关,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等,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预防非常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最常见原因,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急性胃黏膜损害:严重感染、大手术、严重颅脑损伤、严重烧伤、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应激性溃疡:严重的疾病如急性脑血管意外、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等可引起胃黏膜缺血、糜烂、出血。
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等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病因: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胃血管畸形、胃息肉、胃平滑肌瘤、胃黏膜脱垂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幽门以下者常表现为黑便。出血量多时,可出现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发热:一般在38.5℃以下,可持续3-5天。
氮质血症:出血后,血液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可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升高,称为氮质血症。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内镜检查等。其中,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禁食水。
补充血容量: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止血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硬化、急性胃黏膜损害、应激性溃疡等。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硬化、胃溃疡等。
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戒烟戒酒。
总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避免再次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