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与气血虚弱的区别是什么
心脾两虚和气血虚弱都是中医常见的虚证,二者在病因、症状、舌脉表现等方面存在区别。
1.病因
心脾两虚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濡养心脉所致;或因劳心过度,耗伤心血,脾气亦因之亏虚,形成心脾两虚。此外,久病失调、慢性出血等也可使气血耗伤,累及心脾。比如长期熬夜加班、过度思虑工作,或长期饮食不规律、饥饱失常,都容易引发心脾两虚。
气血虚弱病因较为广泛,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身体气血生成基础薄弱;后天失养,如饮食营养不均衡、过度节食减肥,使气血生化乏源;久病不愈,邪气耗伤正气,气血不断损耗;产后失血过多、外伤出血等大量失血情况,也会导致气血虚弱。另外,过度劳累、长期情绪抑郁等,影响脏腑功能,也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生成不足。
2.症状
心脾两虚以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等为主要症状。患者常感觉心慌不安,容易失眠,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饮食减少,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脘胀满不舒,大便稀溏不成形;身体疲倦,四肢无力,活动后更加明显;面色发黄、没有光泽。女性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症状。
气血虚弱主要表现为全身虚弱症状,如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健忘、毛发枯萎、指甲干裂等。患者常感到头晕目眩,站立或起身时症状明显;身体容易疲倦,懒得说话,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皮肤、口唇、指甲颜色淡白,没有血色;头发干枯易断,指甲脆弱易裂;还可能伴有自汗,即稍微活动或安静状态下也容易出汗。
3.舌脉表现
心脾两虚患者舌质淡,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多表现为细弱,或结代脉。细脉表示气血不足,脉道不充;弱脉反映阳气虚衰,鼓动无力;结代脉则提示心气、心阳不足,气血运行不畅。
气血虚弱患者舌淡白,舌体瘦薄,舌苔少或无苔。脉象细弱,或虚大无力。细脉主气血两虚,脉道空虚;虚脉表示正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大而无力,是因为气血虚衰,不能充盈脉管,导致脉道扩张但缺乏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