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对房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现象,指在心脏正常节律基础上,心房部位连续出现两次提前的异位搏动,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搏动起源于窦房结,按照一定的节律和顺序传导至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房性早搏是指心房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引起心脏的提前搏动。当成对房性早搏发生时,意味着在一个正常的窦性搏动后,连续出现两个由心房异位起搏点发出的提前搏动。
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生理性因素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吸烟、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可刺激心房肌,导致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引发成对房性早搏。在病理状态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促使成对房性早搏的出现。
大多数成对房性早搏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会感到心悸、心脏停跳感、胸闷等不适,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医生通常会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基础疾病以及早搏的数量和频率等,决定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