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的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变化、RR间期变化、房室传导比例;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的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恒定、心室漏搏、房室传导比例、心室率变化。
一.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
1.PR间期变化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至心室,导致QRS波群脱落。此后,PR间期又重新开始缩短,直至再次出现传导阻滞。
2.RR间期变化
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3.房室传导比例
通常以P波数与P波下传数的比例来表示房室阻滞的程度,如3:2、5:4等。
二.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
1.PR间期恒定
窦性P波规律出现,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即心房激动传导至心室的时间相对固定。
2.心室漏搏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即发生心室漏搏。这种漏搏是间歇性的,有规律的P波后突然出现一个没有相应QRS波群的长间歇。
3.房室传导比例
一般为3:2、4:3等,表示每几个心房搏动中就有一个或数个不能下传至心室。
4.心室率变化
心室漏搏次数越多,心室率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