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患者可出现心悸、心跳不齐等症状,心电图等检查可帮助诊断。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诱因、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等。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避免诱因、治疗原发病、注意休息。
一、病因
1.生理性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
2.病理性因素:如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肺部疾病等。
3.药物因素:如洋地黄、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
4.其他因素: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二、症状
1.心悸:是频发房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患者感觉心跳有力或有心跳漏搏感。
2.心跳不齐:患者可感到心跳节律不规则。
3.头晕、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4.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三、诊断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频发房性早搏最常用的方法,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判断早搏的类型和频率。
2.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偶发的早搏。
3.心脏超声检查: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心脏结构性疾病。
四、治疗
1.去除诱因: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2.药物治疗:如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
3.导管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术。
五、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频发房性早搏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了解早搏的情况。
2.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
3.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发病。
4.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总之,频发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心房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