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根据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等,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等,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可疑物质、注意保暖、定期体检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由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增速而引起的贫血。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自身抗体的产生、抗体与红细胞的结合、补体的激活以及红细胞的破坏等多个环节。根据抗体作用的最适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
一、临床表现
1.温抗体型AIHA
(1)起病缓慢,可表现为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贫血症状。
(2)可因感染等因素而急性加重,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同时伴有贫血加重,甚至发生急性肾衰。
(3)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脾大。
2.冷抗体型AIHA
(1)冷抗体型AIHA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常因受寒或接触低温物体后发病。
(2)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腰痛,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
(3)部分患者伴有脾大。
二、诊断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2)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3)其他检查:如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等,有助于诊断冷抗体型AIHA。
2.其他检查
(1)骨髓象: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2)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有助于发现脾大等并发症。
3.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脾大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或其他相关检查阳性。
(3)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三、治疗
1.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可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缓解贫血症状。
2.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者。
3.脾切除术
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脾大明显者。
4.其他治疗
输血、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四、预防
1.避免接触可疑的药物、化学物质等。
2.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定期复查,以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