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是胆总管内的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与胆道感染、梗阻等有关,可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B超、CT、MRCP等可帮助诊断,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1.病因
胆道感染:胆管炎可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管壁增厚,导致管腔狭窄,有利于结石形成。
胆道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Oddi括约肌狭窄等原因可导致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有利于胆色素及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结石。
其他:胆管解剖结构异常、胆道手术、饮食等因素也可能与肝外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
2.症状
腹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寒战、高热:胆管炎发作时,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
其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3.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检查可显示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及胆管扩张情况。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在直视下观察胆管内结石,并进行取石等治疗。
4.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无明显症状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支持治疗,以及使用利胆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手术治疗: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手术目的是去除结石,解除胆道梗阻,防止复发。
5.预防
积极治疗胆道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多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胆道疾病。
6.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肝外胆管结石相对较少见,病因可能与胆道先天畸形、感染等有关。治疗方法与成人相似,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老年人:老年人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增加了手术风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总之,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可引起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预防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生,应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