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多见于出生后2~4周的婴儿,男婴多于女婴,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肿块、营养不良等,治疗方法主要为幽门环肌切开术,预后良好。
1.呕吐
这是先天性幽门狭窄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4周开始出现,逐渐加重。呕吐物为奶汁,不含胆汁,有时含有奶块。患儿呕吐后会感到饥饿,继续进食,然后再次呕吐。
2.胃蠕动波
在患儿的上腹部,可以看到胃蠕动波,这是由于幽门狭窄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潴留,胃扩张引起的。
3.右上腹肿块
在患儿的右上腹,可以摸到一个橄榄状的肿块,这是由于幽门狭窄导致胃扩张,胃内容物潴留,在右上腹形成的肿块。
4.营养不良
由于长期呕吐,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
5.其他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幽门狭窄的症状可能并不典型,尤其是在早期,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对于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喂养
每次喂奶后,应将孩子竖着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孩子排出胃内气体,预防呕吐。喂奶量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喂养。
2.体位
喂奶后,应让孩子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
3.观察
密切观察孩子的呕吐情况、精神状态、体重增长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护理
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呕吐物,避免感染。
5.就医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复查。
总之,先天性幽门狭窄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护理,帮助孩子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