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性肌腱炎的症状
钙化性肌腱炎主要有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且对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初期疼痛呈间歇性,活动时出现,劳累后加重,休息缓解;进展期转为持续性且加剧,夜间常痛醒。发生部位会肿胀,程度与病情相关。还会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肌肉力量减弱。老年人要注重休息,选择温和康复锻炼方式,告知病史;儿童和青少年优先非药物治疗,避免异常姿势,适度活动;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治疗期间调整强度,康复后做好预防;女性生理期注意保暖热敷,孕期谨慎治疗,控制体重。
一、疼痛
1.初期症状:钙化性肌腱炎早期,疼痛往往呈间歇性,多在活动相关关节时出现。例如,肩部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在手臂外展、上举等动作时,会感到肩部深处的隐痛,且这种疼痛通常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有所缓解。这是因为活动时,钙化部位的肌腱与周围组织产生摩擦,刺激神经引发疼痛。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转为持续性。疼痛程度也会加剧,甚至在夜间休息时也会因疼痛而影响睡眠。以肩部钙化性肌腱炎为例,患者常描述夜间被痛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加重,钙化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更为明显,导致疼痛持续且剧烈。
二、肿胀
1.局部肿胀表现:钙化性肌腱炎发生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以手腕部钙化性肌腱炎为例,可观察到手腕背侧或掌侧局部隆起,皮肤表面可能略有发红。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进而引起肿胀。
2.肿胀程度差异:肿胀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轻度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软组织增厚,需仔细触摸或与对侧肢体对比才能察觉;而重度患者肿胀明显,可能伴有局部皮温升高,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强烈,大量炎性介质释放,进一步加重了局部的充血和水肿。
三、功能受限
1.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因疼痛和肿胀,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明显限制。如肩部钙化性肌腱炎,患者手臂外展可能无法达到正常的180°,上举也会受限,难以完成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髋关节钙化性肌腱炎患者,会出现下肢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幅度减小,影响行走和下蹲等动作。这是因为疼痛会使患者主动限制关节活动,同时肿胀也会阻碍关节的正常运动。
2.肌肉力量减弱:长期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导致相应部位的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进而肌肉力量减弱。例如,肩部钙化性肌腱炎若持续时间较长,三角肌等肩部周围肌肉会逐渐萎缩,患者提重物时会感到明显无力。这是因为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肌纤维逐渐变细,肌肉体积减小,从而导致力量下降。
四、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骼和肌腱的修复能力较弱。一旦确诊钙化性肌腱炎,应更加注重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如慢走、关节的小幅度活动等,且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这是因为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过度用力可能引发骨折等并发症。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钙化性肌腱炎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出现钙化性肌腱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要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日常活动,避免孩子因疼痛而产生异常的姿势或动作习惯,影响骨骼和关节的正常发育。在康复期间,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活动,促进肌腱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损伤加重。
3.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这类人群由于日常活动对肌腱的使用频率和强度较高,患钙化性肌腱炎的风险相对较大。一旦患病,在治疗期间应适当调整工作或训练强度,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活动。在康复后,也应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如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合理安排训练和工作时间,避免肌腱过度疲劳。同时,可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肌腱的修复和健康。
4.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和孕期,身体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炎症的反应程度。生理期时,疼痛可能会因激素波动而有所加重,此时要注意保暖,可适当进行热敷缓解疼痛,但要避免用力按摩肿胀部位。孕期女性若患钙化性肌腱炎,治疗时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建议优先采用保守的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手法要轻柔)等,缓解症状。同时,孕期女性体重增加,会加重关节和肌腱的负担,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因体重过快增加而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