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临床表现
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指栓子阻塞双侧该动脉致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引发系列症状。临床表现有神经系统症状,如视觉障碍(双眼同向性偏盲、皮质盲)、认知及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幻觉妄想等)、丘脑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痛),还有眩晕、肢体运动障碍等。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修复能力弱预后差,治疗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儿童大脑发育受影响大,诊断靠家长观察,治疗选影响小的方法;有心血管病史者易形成栓子,治疗需兼顾原发病;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血栓风险高,应改善生活方式助康复。
一、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概述
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是指栓子阻塞双侧大脑后动脉,导致其供血区域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大脑后动脉主要负责枕叶、颞叶底部、丘脑等部位的血液供应,因此栓塞后会出现相应部位受损的表现。
二、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症状
视觉障碍:枕叶是视觉中枢所在,双侧大脑后动脉栓塞常导致双侧枕叶梗死,患者可出现双眼同向性偏盲,即双眼视野的同一侧出现缺损。严重时可导致皮质盲,患者双眼视力丧失,但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这是由于视觉传导通路在枕叶中断,使得视觉信息无法正常处理。
认知及精神障碍:颞叶底部与记忆、情感等功能相关,双侧大脑后动脉栓塞影响该区域供血时,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难以回忆。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等,这与颞叶的边缘系统受损有关。
丘脑综合征:丘脑是感觉传导的重要中继站,双侧大脑后动脉栓塞累及丘脑时,患者可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减退或消失。同时,还可能伴有丘脑痛,表现为对侧肢体出现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的疼痛,且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灼痛等。
2.其他症状
眩晕:大脑后动脉的分支供应内耳及脑干部分结构,栓塞时可影响内耳及脑干的血液供应,导致前庭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眩晕。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晃,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肢体运动障碍:虽然大脑后动脉主要供应感觉及视觉等相关区域,但当栓塞范围累及内囊后肢等与运动传导有关的结构时,患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偏瘫,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脑栓塞的发生风险。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脑栓塞导致的脑组织损伤修复能力较弱,预后相对较差。因此,老年人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使用药物时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2.儿童:儿童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对其神经功能发育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发育迟缓、视力障碍影响学习和生活等。在诊断过程中,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异常表现,如烦躁不安、视物异常等,及时就医。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
3.有心血管病史人群: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易形成栓子,脱落后导致脑栓塞。这类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按照医嘱规律服用抗凝等药物,预防脑栓塞的发生。若发生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原发病与脑栓塞的治疗,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后果。
4.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油腻的人群,血管内皮易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升高。建议这类人群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降低脑栓塞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生双侧大脑后动脉脑栓塞,在康复过程中,更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