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的综合征,极其凶险。其发生原因包括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如高龄初产妇、多产妇子宫收缩过强或不恰当使用缩宫素)、血窦开放(如宫颈裂伤、多次刮宫史或剖宫产史致子宫损伤)、胎膜破裂(多在胎膜破裂后,人工破膜或胎膜早破时更易发生)。特殊人群中,高龄产妇孕期要加强产检、选好分娩医院;多产妇再次怀孕前全面检查、孕期注意休息并密切监测;有剖宫产史或多次刮宫史的产妇孕期观察子宫瘢痕情况,综合考量分娩方式,手术时要严格操作减少羊水入血机会。
一、羊水栓塞的概念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是极其严重的分娩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可导致母儿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结局。
二、羊水栓塞发生的原因
1.羊膜腔内压力过高: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时,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当羊膜腔内压力明显超过静脉压时,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高龄初产妇和多产妇(生产次数≥2次)的子宫肌纤维相对薄弱,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收缩过强,使得羊膜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此外,不恰当使用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也可能导致子宫收缩过强,造成羊膜腔内压力过高。
2.血窦开放:分娩过程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宫颈或子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如宫颈裂伤、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剖宫产等,羊水可以通过损伤的血管或胎盘附着处的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有多次刮宫史、剖宫产史的产妇,子宫壁可能存在瘢痕或损伤,在分娩时更容易出现血窦开放的情况。
3.胎膜破裂:大部分羊水栓塞发生在胎膜破裂之后,羊水可从子宫蜕膜或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人工破膜时,如果在宫缩期间进行,由于羊膜腔内压力较高,羊水更易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此外,胎膜早破也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年龄≥35岁):高龄产妇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子宫肌纤维的弹性和收缩能力相对较差,在分娩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子宫收缩异常和产道损伤。因此,高龄产妇在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分娩时,应选择医疗条件较好、有经验的医院,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多产妇:多产妇的子宫经过多次妊娠和分娩,子宫肌层和血管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多产妇在再次怀孕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再次妊娠。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分娩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子宫收缩和胎儿情况。
3.有剖宫产史或多次刮宫史的产妇:这类产妇子宫存在手术瘢痕或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子宫破裂和血窦开放的风险增加。在孕期,应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密切观察子宫瘢痕的情况。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再次选择剖宫产,但剖宫产本身也会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因此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减少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