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怎么检查
卵巢早衰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检查,病史采集涵盖月经史(关注周期、经量变化及相关手术史)、婚育史(妊娠、流产及不孕情况)、家族史(早绝经等遗传倾向)和既往史(自身免疫病、放化疗史);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子宫和卵巢情况)和全身检查(第二性征及基本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有性激素六项(FSH升高是重要指标)、抗缪勒管激素(反映卵巢储备)、甲状腺功能和自身抗体检查;影像学检查包含超声(观察卵巢和子宫)和磁共振成像(用于排查肿瘤等病变);特殊检查有染色体检查(针对年轻及有家族史者)和基因检测(原因不明者)。此外,不同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利于维持卵巢功能。
一、病史采集
1.月经史:详细了解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的变化。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为28天。若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量减少,甚至出现闭经,可能是卵巢早衰的表现。对于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盆腔手术史的女性,发生卵巢早衰的风险可能增加。
2.婚育史:询问妊娠、分娩及流产情况,了解是否有不孕不育的情况。多次流产可能会对卵巢功能造成损伤,影响卵巢的储备能力。
3.家族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早绝经、卵巢早衰等相关疾病的遗传倾向。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脆性X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可能与卵巢早衰有关。
4.既往史:了解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同时,了解是否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治疗,因为这些治疗可能会对卵巢造成损伤。
二、体格检查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和卵巢的大小、形态、质地及活动度。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可能会缩小,质地变硬。
2.全身检查:检查第二性征的发育情况,如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的分布等。同时,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三、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六项检查: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和泌乳素(PRL)。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25天进行检查。FSH水平升高是卵巢早衰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若FSH>40U/L,且E2<5070pmol/L,结合患者的症状,可考虑卵巢早衰的诊断。
2.抗缪勒管激素(AMH):AMH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卵巢早衰患者的AMH水平通常较低,一般<1.1ng/m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3.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紊乱等症状。
4.自身抗体检查:检测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以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卵巢早衰。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以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及卵泡数量。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体积可能会缩小,卵泡数量减少。同时,还可以观察子宫的大小和形态,排除其他妇科疾病。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怀疑有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病变的患者,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特殊检查
1.染色体检查:对于年轻的卵巢早衰患者,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建议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卵巢早衰。
2.基因检测: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卵巢早衰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基因突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对于青春期女性,若出现月经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卵巢早衰。孕妇若怀疑有卵巢早衰,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对胎儿造成影响。哺乳期女性在进行检查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哺乳情况,某些检查可能会影响乳汁分泌。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或检查材料。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维持卵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