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心包炎积液的体征是是很么
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的常见体征,包括心包摩擦音(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典型体征,多在胸骨左缘3、4肋间,积液增多可消失)、心浊音界扩大(积液较多时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老年人病情更复杂)、心音低而遥远(大量积液使心音减弱模糊)、Ewart征(大量积液压迫左下肺叶致肺不张出现相应体征)、奇脉(吸气时脉搏减弱或消失,与心脏舒张受限有关),还针对儿童(病情变化快,检查治疗要考虑生长发育)、老年人(合并基础病多,治疗兼顾整体情况和心理状态)、孕妇(诊断治疗考虑对胎儿影响)、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兼顾基础病控制,多学科制定方案)等特殊人群给出温馨提示。
一、心包摩擦音
心包摩擦音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因发炎而变得粗糙的壁层与脏层心包在心脏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声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坐位时身体前倾、深吸气或将听诊器胸件加压更易听到。其特点是音质粗糙、高音调、搔抓样,与心搏一致,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当积液增多使两层心包分开时,摩擦音可消失。对于患有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可能引发心包炎的患者,若出现此体征,需高度警惕心包炎。不同年龄段均可出现,尤其在青壮年因感染导致的心包炎中较为常见。
二、心浊音界扩大
当心包积液量较多时,心浊音界会向两侧扩大,且随体位改变而变化。患者取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烧瓶形;卧位时,心底浊音界增宽。这是由于心包内液体使心脏的轮廓被掩盖,导致心界扩大。老年人若本身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加上心包积液,心浊音界扩大可能更为明显,病情也相对复杂。在有结核病史、肿瘤病史等患者中,出现此体征提示心包炎积液可能性较大。
三、心音低而遥远
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搏动通过积液传导到胸壁,使心音减弱且遥远。听诊时可发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均减弱,且听起来较为模糊。这种体征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对于有慢性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易并发心包炎的患者,若出现心音低而遥远,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心包积液。
四、Ewart征
即背部左肩胛角下呈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这是因为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向后移位,压迫左下肺叶,引起肺不张所致。在各类心包炎导致的大量积液情况中可出现,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均可能有此体征,尤其对于体型较瘦、容易观察到体征变化的患者更易发现。
五、奇脉
奇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恢复正常的现象。其产生机制与心包积液时心脏舒张受限,吸气时体静脉回流增加但因心脏受限不能充分舒张接纳更多血液,导致脉搏减弱有关。在有心脏手术史、结缔组织病等可能引发心包炎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老年人因血管弹性较差,奇脉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儿童若出现奇脉,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关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拒绝进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医生在检查时可能需要更细致,尽量减少孩子的恐惧和不适。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较差,对病情的耐受性较低。在发现体征并诊断为心包炎积液后,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老人的整体情况,避免因治疗带来过多的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配合治疗。
3.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检查时应尽量选择对胎儿无伤害的方法,如超声心动图等。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身体变化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心包炎积液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某些治疗方法或药物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的治疗产生相互作用,因此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