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自身免疫系统的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因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引发的溶血性贫血,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略多,儿童起病急、进展快,老年患者临床表现更复杂,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诱发,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者患病几率高;临床表现有贫血症状、黄疸、脾肿大等;诊断依靠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及其他检查;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脾切除;特殊人群如儿童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输血剂量速度、加强营养支持,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心脏功能,孕妇要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并加强孕期监测;生活管理需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注意休息与活动、做好心理调节、定期复查。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该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方面,儿童患者起病多较急,病情进展快;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免疫功能异常,增加患病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患病几率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1.贫血症状: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活动后症状加重。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耐力下降。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贫血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更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2.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后胆红素释放增多所致。
3.脾肿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肝肿大。
4.其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少数患者可能有发热、腹痛、腰背痛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比例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是诊断AIHA的重要依据,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提示红细胞表面存在自身抗体,间接Coombs试验阳性提示血清中存在游离的自身抗体。
2.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自身抗体谱、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和分型。
四、治疗措施
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如治疗感染、停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等。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AIHA的一线药物,常用的有泼尼松等。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可选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此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也可用于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
3.输血治疗:严重贫血或急性溶血发作时,可考虑输血治疗,但输血可能会加重溶血反应,因此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并选择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但脾切除后感染风险增加,尤其是儿童患者,应谨慎选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应密切监测身高、体重等指标。输血时需严格掌握剂量和速度,避免发生循环负荷过重。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AIHA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输血时要注意心脏功能,避免发生心力衰竭。
3.孕妇:孕妇患AIHA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等风险。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同时,要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异常情况。
六、生活管理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绿叶蔬菜等,以促进造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稳定时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3.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
4.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