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体征是什么
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体征表现,包括心脏扩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减弱且位置可能改变,不同年龄段及有心血管病史患者表现有差异);心率与心律异常(多数心率增快,常见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儿童、有基础疾病及更年期女性情况有别);心音异常(心音减弱,部分有第三或第四心音奔马律,生活方式和家族史会影响表现);杂音(部分患者心尖区或胸骨左缘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者诊断需区分);肺部啰音(左心功能不全时肺底部出现,后可遍布两肺,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有肺部病史者鉴别复杂);外周水肿(右心功能不全时身体低垂部位出现凹陷性水肿,严重时波及全身,长期站立或久坐、经期女性及有肾脏疾病史者情况不同)。
一、心脏扩大体征
心脏扩大是扩张型心肌病较为突出的体征。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随病情进展,心界扩大程度会愈发明显。心脏听诊时,心尖搏动常弥散且减弱,搏动范围可扩大。心尖搏动位置可能向左下移位,这是由于左心室扩大,心尖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不同年龄段患者心脏扩大表现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心脏相对较小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扩大可能对其心功能影响更为迅速和明显,病情进展可能更快;老年患者可能因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脏扩大的体征可能被其他疾病表现所掩盖,诊断时需更加仔细鉴别。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心脏扩大可能是在原有心脏病变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病情更为复杂。
二、心率与心律异常体征
1.心率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率增快,静息状态下心率也常高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在疾病早期,心率可能轻度增快,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随着病情加重,心率持续增快,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胸闷等不适。儿童患者心率增快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其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代偿机制主要依靠心率的改变。
2.心律异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早搏、房颤较为常见。听诊时可发现心律不齐,心跳节律不规则。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病变导致的电生理紊乱有关。对于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肌的正常电活动。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
三、心音异常体征
心音减弱是常见体征之一,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心音的强度降低。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均可能减弱,听诊时心音听起来较为低沉、遥远。部分患者可出现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这是由于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心房和心室快速充盈引起的振动所致。奔马律的出现提示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较为严重。不同生活方式对心音异常也有影响,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患者,心肌损伤可能更为严重,心音异常表现可能更明显。有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其心音异常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四、杂音体征
部分患者可在心尖区或胸骨左缘听到收缩期杂音。杂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左心室扩大,导致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液反流至左心房而产生。杂音一般为吹风样,强度可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病情较轻时,杂音可能较柔和;病情较重时,杂音可能较响亮。杂音的存在提示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改变。对于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杂音可能与原有心脏瓣膜病变有关,诊断时需仔细区分是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相对性杂音还是原有瓣膜病变的杂音。
五、肺部啰音体征
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肺部啰音。早期可在肺底部听到细小的湿啰音,随着病情加重,湿啰音可遍布两肺。这是由于左心室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静脉淤血,液体渗出到肺泡和支气管内所致。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可为白色泡沫样或粉红色泡沫样。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储备较差,肺部啰音出现后,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由于气道相对狭窄,肺部啰音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病史的患者,肺部啰音的鉴别诊断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六、外周水肿体征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外周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按压水肿部位,可出现明显的凹陷,且恢复较慢。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出现胸水、腹水等。水肿的发生与右心衰竭导致的体循环淤血有关,静脉回流受阻,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长期站立或久坐的患者,下肢水肿可能更为明显。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水肿症状。有肾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水肿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