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症状和注意事项
低血糖的症状及注意事项,症状包括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出汗、饥饿等,年轻人症状相对典型,老年人较隐匿;还有脑功能障碍症状,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等,严重者会昏迷,儿童低血糖未纠正影响智力发育,有脑部疾病病史患者会加重病情。注意事项涵盖生活方式,如定时定量进餐、运动前评估;要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按医嘱用药;出现症状轻者口服含糖食物,重者送医;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需密切监测,孕妇低血糖要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一、低血糖的症状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低血糖发生后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可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症状。对于年轻人、生活方式较为健康且无其他严重病史者,此类症状可能相对典型且容易察觉。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交感神经反应可能不那么敏感,这些症状可能表现得较为隐匿。
2.脑功能障碍症状: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可出现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严重者可出现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甚至昏迷。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阶段,低血糖若未及时纠正,对脑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可能影响其智力发育。有脑部疾病病史的患者,低血糖时脑功能障碍症状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二、低血糖的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
饮食:定时定量进餐,生活不规律、经常节食或过度运动的人群容易发生低血糖,应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每餐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饮食,但也不能过度节食,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儿童和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易消化。
运动:运动前要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水平,避免在空腹时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应循序渐进,对于有低血糖病史的患者,运动时可随身携带糖果等含糖食品。年轻人运动能力较强,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老年人和儿童运动时需有家人陪伴,确保安全。
2.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人群。可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儿童和老年人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家人要更加关注其血糖变化。
3.药物使用: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能自行增减剂量。用药后要按时进餐,避免药物作用高峰时血糖过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更容易发生低血糖,用药时应更加谨慎。儿童用药需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因药物过量导致低血糖。
4.特殊情况处理: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轻者可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等治疗。在等待救援过程中,要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对于昏迷患者,切勿喂食,以免发生窒息。
5.病史相关注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低血糖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应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和心血管症状。孕妇发生低血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