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髌骨脱位有哪些典型症状
先天性髌骨脱位会引发多方面异常表现:膝关节外观异常,患侧髌骨位置异常致外观不对称;膝关节活动受限,屈伸和旋转活动均受影响;步态异常,行走时出现跛行等特殊步态;部分患儿有疼痛表现,活动时更明显;随病情发展患侧膝关节周围肌肉还会出现萎缩,进一步加重膝关节功能障碍。
一、膝关节外观异常
先天性髌骨脱位患儿的膝关节外观往往存在明显异常。患侧膝关节可能呈现出髌骨位置异常,正常情况下髌骨应位于膝关节前方的髌骨沟内,而先天性髌骨脱位时,髌骨可能向外上方移位,导致膝关节外观不对称,患侧膝关节可能显得较扁平等情况,这种外观改变在婴儿时期可能就有一定表现,随着生长发育,外观异常可能会更加明显,与健侧对比差异较为显著。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屈伸活动受限:患儿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会受到影响。由于髌骨脱位,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髌骨的位置异常会导致关节活动时出现卡顿感。例如在屈曲膝关节时,可能感觉到阻力较大,无法像正常膝关节那样顺畅地完成屈曲动作;伸展膝关节时,也可能存在一定障碍,这是因为脱位的髌骨影响了膝关节正常的屈伸机制,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加重,影响患儿的行走等日常活动。
2.旋转活动受限:除了屈伸活动受限外,膝关节的旋转活动也可能受到影响。先天性髌骨脱位会破坏膝关节正常的力学结构,使得膝关节在旋转过程中受到阻碍,患儿在进行如转身等需要膝关节旋转的动作时,会出现不灵活的情况,这与正常膝关节能够灵活进行各种方向的旋转运动形成鲜明对比。
三、步态异常
患儿在行走时会表现出特殊的步态。由于膝关节存在髌骨脱位,导致行走时膝关节受力不平衡,可能出现跛行的情况。患儿可能会尽量避免使用患侧下肢负重,或者行走时患侧下肢呈现出一种异常的姿势,如步态蹒跚,行走过程中膝关节的异常活动会影响整体的步态协调性,长期如此还可能影响患儿的下肢发育,导致步态异常进一步加重。例如,患儿可能会出现划圈样步态或者鸭步等异常步态表现,这是因为膝关节的病变影响了正常的下肢运动功能,使得行走时的姿势和步态与正常人不同。
四、疼痛表现
部分先天性髌骨脱位患儿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膝关节活动时,由于髌骨脱位导致关节内结构的异常摩擦、挤压等,会引起疼痛。尤其是在患儿活动量较大时,如长时间行走、奔跑等,疼痛可能会更加明显。疼痛会影响患儿的活动意愿,导致患儿不愿意过多地使用患侧膝关节进行活动,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运动锻炼。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膝关节的疼痛不适。
五、肌肉萎缩情况
随着先天性髌骨脱位病情的发展,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现象。这是因为膝关节的异常导致肌肉长期处于废用状态,或者由于膝关节病变引起神经肌肉的营养供应等出现问题。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不稳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膝关节的功能障碍更加严重。例如,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的主要肌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表现为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等,这对于患儿的下肢功能恢复等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关节的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