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疼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不一定会疼,其疼痛与否取决于出血病因、部位、速度及出血量等。无疼痛情况如特定病因致出血速度慢、量少,像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早期;有疼痛情况如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对疼痛感知不敏感且常合并基础疾病,出现黑便等症状要警惕;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留意异常表现,诊断治疗要谨慎;孕妇出血情况复杂,会影响自身及胎儿,应立即就医并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案;有基础疾病患者如肝病患者出血凶险,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者需调整用药并护胃。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不一定会疼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出血。疼痛并非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必有症状。这主要取决于出血的病因、部位、速度及出血量等因素。
1.无疼痛情况
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由一些特定病因引起,且出血速度相对缓慢、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黑便、呕血等症状,而无明显疼痛。例如,某些胃溃疡患者,在溃疡底部血管破裂出血,但溃疡周围炎症反应不重,未累及神经末梢,或出血时对胃壁的刺激未引发强烈的收缩反应,患者就可能感觉不到疼痛。另外,一些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早期可能也仅以大量呕血为主要表现,无疼痛症状。因为曲张静脉所在部位的食管黏膜感觉神经分布相对较少,出血时对周围组织刺激小。
2.有疼痛情况
若出血是由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病因导致,往往会伴有疼痛症状。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酸刺激溃疡面,再加上出血后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可引发上腹部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具有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炎症刺激胃壁神经,也会引起上腹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若出血量较大,血液在胃肠道内积聚,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强,引起胃肠道痉挛,也会导致疼痛,这种疼痛可为绞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脐周。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即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存在疼痛,其表现也可能不典型。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出血可能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例如,出血导致血压下降,可引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冠心病病情。所以,当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黑便、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即便无疼痛,也要高度警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血常规等。
2.儿童
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对于疼痛的描述可能不准确。当儿童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除观察是否有呕血、黑便外,还需留意其是否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表现,这些可能是疼痛或身体不适的信号。由于儿童的消化道黏膜相对娇嫩,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在进行胃镜等检查时,需评估儿童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时机。在治疗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3.孕妇
孕妇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情况较为复杂。一方面,孕期生理变化可使原有胃肠道疾病加重,增加出血风险。例如,孕期子宫增大,向上挤压胃部,改变胃肠道的解剖位置和蠕动功能,可能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进而导致出血。另一方面,出血不仅会对孕妇自身造成影响,如贫血、休克等,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等严重后果。孕妇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无论是否伴有疼痛,都应立即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4.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有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患者,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一旦发生出血,往往出血速度快、出血量较大,病情凶险。除积极治疗出血外,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的患者,药物易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引发出血。在治疗出血的同时,应停用相关药物,若因病情需要不能停药,需调整用药方案,并采取保护胃黏膜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