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包括存在明确感染灶、SIRS、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等,治疗需控制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需特别关注。
1.存在明确的感染灶:如肺炎、腹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体温大于38摄氏度或小于36摄氏度,心率大于90次/分,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白细胞计数大于12000或小于4000。
3.低血压:收缩压小于9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大于40mmHg,或原来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
4.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少尿(尿量小于0.5ml/kg/h)、皮肤花斑、意识改变等。
5.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血乳酸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性休克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感染灶的情况。对于疑似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评估和治疗。治疗包括积极控制感染、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同时,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2岁以下的幼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特别关注,因为他们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治疗反应也可能不同。
此外,对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同时,应关注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保护,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