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的全身性抽搐,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急救处理为使用钙剂,补充维生素D可预防和治疗。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的全身性抽搐。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下是关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一些信息:
1.病因:
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反应迟钝,不能将尿磷排出,致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功能不足:早产儿、双胎儿及人工喂养儿生长迅速,维生素D不足。
钙摄入不足:人乳和牛乳中钙含量低。
维生素D羟化障碍:肝、肾疾病时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
2.临床表现:
惊厥:突然发生四肢抽动,两眼上窜,面肌颤动,神志不清,发作时间可短至数秒钟,或长达数分钟以上,发作停止后,意识恢复,精神萎靡而入睡。
手足抽搐:见于较大婴儿和儿童,突发手足痉挛呈弓状,双手呈腕部屈曲状,手指伸直,拇指内收掌心,强直痉挛,足部踝关节伸直,足趾同时向下弯曲。
喉痉挛:喉部肌肉及声门突发痉挛,呼吸困难,有时可突然发生窒息,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3.治疗:
急救处理:惊厥或喉痉挛发作时,立即使用钙剂,缓解症状。
补充维生素D:惊厥停止后,口服维生素D制剂,促进钙吸收。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补充维生素D、合理喂养等。
4.预防:
补充维生素D:婴儿出生后2周起,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800IU。
多晒太阳:经常带婴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加皮肤接触阳光的机会。
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婴儿营养均衡。
总之,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家长应重视婴儿的维生素D补充和喂养,及时发现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