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状怎么治
乳糖不耐受的处理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同时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还需进行生活方式调整。非药物治疗有调整饮食,如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乳制品、搭配其他食物,以及补充乳糖酶;药物治疗包括使用益生菌和针对腹泻、腹痛等症状的其他药物;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要根据喂养方式调整,用药需谨慎,老年人要注意营养均衡和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要保证钙摄入并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生活方式调整需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
一、非药物治疗
1.调整饮食
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可将每日所需的牛奶分成多次饮用,每次饮用量不宜过多,这样可减轻肠道消化乳糖的负担。例如有些人一次喝一杯牛奶会出现不耐受症状,但分成三次,每次喝三分之一杯,就可能不会出现不适。
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乳制品:如低乳糖牛奶、酸奶、奶酪等。酸奶中的乳糖部分被乳酸菌分解,更易于消化吸收;奶酪在制作过程中大部分乳糖已随乳清排出,乳糖含量较低。
搭配其他食物:进食乳制品时搭配谷物、肉类等食物,可减缓乳糖在肠道的消化速度,降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风险。比如吃面包时搭配牛奶,比空腹喝牛奶更不易出现症状。
2.补充乳糖酶
可在进食乳制品前服用乳糖酶制剂,帮助消化乳糖。市面上有多种乳糖酶产品可供选择。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需选择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剂型和规格。
二、药物治疗
1.益生菌:某些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对乳糖的消化能力。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2.其他药物:对于腹泻症状严重者,可使用止泻药物;对于腹痛症状明显者,可酌情使用缓解肠道痉挛的药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年龄较小的儿童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对于婴儿,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可继续哺乳,但可适当延长两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
儿童用药需谨慎,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必须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体重的药物剂型和剂量。
2.老年人
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乳糖不耐受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在调整饮食时,要注意营养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
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需要保证足够的钙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或婴儿的需求。若出现乳糖不耐受,可通过食用其他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鱼虾等,或补充钙剂来保证钙的摄入。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对其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四、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的消化功能。
2.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但应避免在进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