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什么意思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因各种原因致小肠黏膜损伤,使乳糖酶活性暂时降低或缺乏,乳糖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引发系列症状的情况。其引发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药物影响、肠道手术等;症状有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腹胀等,还有恶心、呕吐等其他症状,长期可致营养吸收不良。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措施,婴幼儿可换无乳糖奶粉或加乳糖酶,儿童减少含乳糖食物摄入,成年人依症状调整饮食。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老年人、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出现该情况时也各有温馨提示,需谨慎调整饮食、注意休息、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等。
一、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定义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小肠黏膜损伤,导致小肠黏膜表面乳糖酶的活性暂时性降低或缺乏,使得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腔内,被肠道细菌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情况。
二、引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1.感染性腹泻:这是常见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后,会破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乳糖酶,进而影响乳糖的消化吸收。例如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腹泻期间或腹泻后一段时间内就可能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对小肠黏膜产生损害,影响乳糖酶的活性。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间接影响乳糖酶的功能。
3.肠道手术:肠道部分切除手术等会使小肠黏膜面积减少,乳糖酶分泌不足,从而引发乳糖不耐受。
三、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1.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多为黄色稀便,带有泡沫及酸臭味;还可能伴有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数小时出现。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长期的乳糖不耐受还可能因营养吸收不良导致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尤其对于婴幼儿影响更为明显。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1.婴幼儿:婴幼儿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感染等因素更容易引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调整饮食,可在医生指导下暂时更换为无乳糖奶粉或添加乳糖酶。同时,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体重、身高增长等。
2.儿童:儿童在患病期间若出现腹泻等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表现。饮食上可减少含乳糖食物的摄入,如牛奶等,可选择一些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替代。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成年人:成年人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时,可根据症状轻重调整饮食。症状较轻者,可少量多次摄入含乳糖食物,让肠道逐渐适应;症状较重者,需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如乳制品、含乳糖的糕点等,待肠道黏膜修复、乳糖酶活性恢复后再正常饮食。
五、温馨提示
1.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在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时,要谨慎调整饮食,避免因营养不均衡影响自身和胎儿或婴儿的健康。若需要调整奶制品摄入,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确保营养充足。
2.老年人:老年人肠道功能较弱,恢复相对较慢。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后,除了调整饮食,还应注意休息,适当补充益生菌,以帮助改善肠道功能。
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患者,在调整饮食时要综合考虑血糖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无乳糖或低乳糖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