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有多种临床表现及不同影响,主要症状包括:一是呕血与黑便,呕血颜色因出血量和停留时间而异,提示出血多在幽门以上,常见于胃溃疡等疾病;黑便因血红蛋白中铁与硫化物结合所致,出血部位可能在幽门以下或幽门以上少量出血时也会出现。二是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晕、心慌、乏力,肢体冷感、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年老体弱及有心血管疾病史者更明显。三是贫血相关症状,如皮肤苍白、疲倦,头晕、耳鸣,儿童和青少年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四是发热,一般为低热,持续35天,老年患者发热易诱发其他感染。此外,特殊人群如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家长密切观察,孕妇出血影响自身和胎儿,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疾病治疗,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应戒烟限酒,有相关病史者要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
一、呕血与黑便
1.呕血:呕血颜色与出血量及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有关。若出血量大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的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若出血量少且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呕出物呈咖啡渣样。呕血提示出血部位多在幽门以上,常见于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一般来说,青壮年若有长期规律的上腹痛,突发呕血,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所致;而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出现呕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可能性较大。
2.黑便: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粪便呈黑色,表面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样便。黑便提示出血部位可能在幽门以下,但幽门以上出血量较少时也可仅表现为黑便。当出血量较少、速度较慢时,黑便可能是唯一的症状。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头晕、心慌、乏力:患者可因急性大量失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心脏为保证重要脏器供血,加快跳动而产生心慌,同时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缺血而感觉乏力。这种情况在年老体弱、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更为明显,因为他们的心脏储备功能和血管调节能力较差。
2.肢体冷感、面色苍白:大量失血后,机体为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会收缩外周血管,导致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出现肢体冷感;同时面部血管收缩,表现为面色苍白。
3.血压下降、尿量减少:随着失血量的增加,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会逐渐下降。当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肾脏灌注不足,导致尿量减少。如果患者本身有肾脏疾病,对失血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
三、贫血相关症状
1.皮肤苍白、疲倦:长期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大量出血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皮肤和黏膜的颜色会变苍白,同时由于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患者会感到疲倦、困倦,活动耐力下降。
2.头晕、耳鸣:贫血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患者可出现头晕症状,严重时还会伴有耳鸣。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贫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贫血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长发育。
四、发热
一般为低热,体温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发热可能与出血后吸收热、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发热可能更容易诱发其他感染性疾病,需要密切观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若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孕妇上消化道出血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较高,应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病史的患者,要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