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常发生于肌层的常见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检出率上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中老年人多见且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可出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其发病与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等有关。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治疗包括手术、药物及射频消融等其他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后与肿瘤大小、部位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后需定期复查。

一、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义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通常发生在胃肠道的肌层。它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与其他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在组织学起源上有所不同。

二、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

胃肠道间质瘤相对其他常见恶性肿瘤来说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其检出率有所上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

1.早期症状:许多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

2.中晚期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腹胀,这是由于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或引起胃肠道梗阻所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等,这是因为肿瘤表面破溃出血;腹部肿块,较大的肿瘤可在腹部摸到质地较硬的肿块;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四、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原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与一种名为c-kit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的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失去控制,从而形成肿瘤。此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可能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五、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超声检查可初步发现胃肠道内的占位性病变;CT和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分期。

2.内镜检查:如胃镜、结肠镜等,可直接观察胃肠道内的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病理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还能检测c-kit和PDGFRA等基因突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根治性切除等,具体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等因素。

2.药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或无法完全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来控制病情。

3.其他治疗:如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治疗等,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手术耐受性可能较低。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儿童:儿童胃肠道间质瘤非常罕见,其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和决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患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更为少见。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权衡母亲和胎儿的利益。手术治疗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在妇产科和外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决定是否进行手术。药物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建议在孕期使用,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多学科讨论认为利大于弊。

八、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大小、部位、核分裂象、有无转移、基因突变情况等。一般来说,肿瘤较小、无转移、手术完全切除且基因突变情况较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肿瘤较大、有转移、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了解疾病
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胃肠道间质瘤是癌症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其是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临床上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 临床上认为上皮组织或黏膜细胞来源的叫癌,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平滑肌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的称为恶性肉瘤,胃肠道间质瘤是来源于平滑肌组织或神经组织的消化道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分为良性和恶性,如果胃肠道间质瘤直
格列卫对什么癌有效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格列卫一般指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慢性髓性白血病、胃肠道间质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有效。 1.慢性髓性白血病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能够特异性地阻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2.胃肠道间质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对不能切除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预防复
如何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医学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 医学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等,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是否有转移等情况。而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以确定是否为胃肠道间质瘤,并进一步了解其恶性程度。 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建议及时
胃肠间质瘤是怎么形成的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指胃肠道间质瘤,其病因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和酪氨酸激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等基因突变有关。 胃肠间质瘤是起源于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胃肠间质瘤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患者受到遗传、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使酪氨酸激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等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
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方法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即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方法有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胃肠镜下切除术等。 1、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比较简单,适用于情况比较复杂的胃肠道间质瘤,特别是有压迫症状的患者。 2、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 3、胃肠镜下切除
胃肠间质瘤日常应注意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日常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诊、适当运动等。 1.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作息,有利于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病情的恢复。 2.定期复诊 患者术后应该遵医嘱定期去医院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和肿瘤细胞的转移情况。 3.适当运动 患者
胃肠道间质瘤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治疗。 1、一般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会影响消化功能,患者应避免胡吃海喝,并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消化负担。 2、手术治疗 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其中部分早期患者可能会达到根治目的。 2、靶向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吉非替尼、舒尼替
为什么会得胃肠间质瘤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指的是胃肠道间质瘤,其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相关基因突变所致。 1、环境 患者长时间接触化学物质或受到放射线照射,可能会导致酪氨酸激酶基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等基因片段突变,可能会发生胃肠道间质瘤。 2、遗传 若父母存在NF1基因、CNC1基因等异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间质瘤一般是指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指来源于患者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一种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55-65岁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患病人数相差不大。患者发生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吞咽困难、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是什么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是指来源于卡哈尔氏间质细胞的一种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相差不大。患者发生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餐后饱胀、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呕血、黑便等不舒服的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肿瘤组织可向其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导致其出现肝转
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鉴别有一定难度。通常情况下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包括CT、核磁共振表现进行鉴别。需要与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相鉴别,和胃癌、肠癌鉴别主要依赖于胃镜和肠镜检查,和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鉴别主要依赖于CT以及其它影像学诊断。胃肠道间质瘤获得病理诊断相对较为困难,不能通过内镜进行病理活检,在临床鉴别过程
胃肠道间质瘤能痊愈吗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被治愈,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胃肠道间质瘤恶性程度,即诊断时机。诊断比较早期患者,经过手术以及其它治疗,完全能够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如果发现时属于晚期或是肿瘤已经扩散,治疗相对比较困难,需要借助靶向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才有可能达到根治。根治后患者,也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即进行分子靶向治疗,能够降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
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药有哪些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的靶向治疗在间质瘤治疗中有着巨大作用,而且疗效非常显著,靶向药物比较常见的包括伊马替尼和苏尼替尼,伊马替尼是目前一线标准治疗,苏尼替尼主要用于伊马替尼治疗相对耐药或是出现严重转移。靶向药物治疗作用主要在两方面:第一、胃肠道间质瘤肿瘤体积巨大以及侵犯邻近脏器,进行手术切除非常困难。明确病理可以给予新辅助治疗,肿瘤缩小以及降期后再
胃肠道间质瘤是怎么引起的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研究发现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的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阿法多肽的基因突变为胃肠间质瘤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开发了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特异性分子靶向药物,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但是,同时还有一些没有以上两种基因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在临床上被称之为野生型胃肠间质瘤,对于野生型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尚没有完全明确。
胃肠道间质瘤怎么治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分子药物靶向治疗。对于胃间质瘤,而且最大直径小于两厘米没有症状的患者,可以根据超声表现判断风险分歧,如果风险分歧比较低,而且没有不良因素可以定期复查超声内镜。对于局限性胃肠道间质瘤原则上可以直接手术切除。对于不能切除胃肠道间质瘤,可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待靶向药物治疗肿瘤缩小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如何治疗?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可能会发生转移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一般早期很难诊断。如果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已经不具备切除条件的时候,可以先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之后,具有手术切除条件时,再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之后,胃肠道间质瘤还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