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是因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乳糖引发的非感染性腹泻,分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和发育性四种类型,症状主要有腹泻、腹胀等,不同人群如婴幼儿、儿童、成年人及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和应对措施,诊断方法包括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等,治疗与管理以饮食调整为主,可补充乳糖酶,症状严重时可药物治疗,同时给出关注婴幼儿生长发育、孕妇保证营养等温馨提示。
一、乳糖不耐受症的定义
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乳糖是奶类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必须经乳糖酶的水解变为两个单糖,即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被吸收。当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时,食入奶或奶制品中的乳糖便不能被分解和吸收,而滞留在肠腔内,使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增高、体积增加,肠排空加快,使乳糖很快排到大肠并在大肠吸收水分,受细菌的作用发酵产气,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二、乳糖不耐受症的类型
1.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婴儿出生时即缺乏乳糖酶,由于乳糖酶基因存在缺陷,导致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低下。患儿在摄入母乳或牛乳后,很快就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调整饮食,会影响生长发育。
2.原发性乳糖不耐受:随着年龄增长,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同种族的人群发生率有差异,例如亚洲人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般在儿童期或成年期逐渐出现,表现为摄入乳糖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
3.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因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手术等因素损伤小肠黏膜,导致乳糖酶活性暂时性下降。在疾病康复后,乳糖酶活性可能会逐渐恢复,但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比如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常见原因。
4.发育性乳糖不耐受:多见于早产儿,由于其肠道发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较低。随着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乳糖酶活性会逐渐增加,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三、乳糖不耐受症的症状
主要症状为摄入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腹泻、腹胀、腹痛、肠鸣、恶心、呕吐等。腹泻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腹胀一般在进食后较为明显,可伴有腹部不适。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摄入乳糖的量、个体对乳糖的耐受程度有关。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1.婴幼儿: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乳糖是重要的能量来源。对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儿,需立即停止母乳或普通配方奶喂养,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在急性腹泻期间可短期使用无乳糖奶粉,待腹泻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等。
2.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饮食逐渐多样化。如果儿童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可减少乳糖的摄入量,如采用少量多次饮用牛奶的方式,或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酸奶中的乳糖部分被乳酸菌分解,更易于消化吸收。此外,还可以在进食含乳糖食物的同时搭配其他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3.成年人: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症状相对较轻,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若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可继续适量摄入乳制品。若症状明显,可选择无乳糖牛奶或其他替代品。同时,要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其他营养素。
4.特殊人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钙的需求量增加,若存在乳糖不耐受,可选择其他高钙食物,如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老年人胃肠道功能较弱,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应注意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均衡。
五、诊断方法
1.氢呼气试验:是诊断乳糖不耐受的常用方法之一。受试者口服乳糖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氢气的含量来判断乳糖是否被消化吸收。若氢气含量升高,提示乳糖吸收不良。
2.乳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的乳糖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糖水平。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提示乳糖不耐受。
3.粪便酸性试验:检测粪便的pH值和还原糖含量。乳糖不耐受患者的粪便pH值通常低于5.5,还原糖含量升高。
4.基因检测:对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检测乳糖酶基因的突变情况。
六、治疗与管理
1.饮食调整:是治疗乳糖不耐受的主要方法。避免或减少含乳糖食物的摄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替代品。对于轻度乳糖不耐受者,可采用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的方式,逐渐增加肠道对乳糖的耐受性。
2.补充乳糖酶:在摄入含乳糖食物前服用乳糖酶制剂,帮助消化乳糖。乳糖酶制剂有不同的剂型,如胶囊、滴剂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3.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如果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益生菌等药物缓解症状。
七、温馨提示
1.对于婴幼儿,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调整饮食。避免过早添加含乳糖的辅食。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调整饮食时,要注意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满足自身和胎儿或婴儿的需求。
3.老年人在选择食物时,要考虑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避免食用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
4.在使用乳糖酶制剂或其他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5.若乳糖不耐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