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如何检测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不同人群检查有注意事项且生活方式和病史也有影响。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多项内容,可了解红细胞相关指标、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形态及胆红素等情况,还能检测自身抗体;特殊检查有基因检测、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等,能明确致病基因、检测酶活性及诊断特定疾病;不同人群中,儿童检查要谨慎、基因检测重要,孕妇要考虑对胎儿影响,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和耐受性;生活方式上,检测前应保持正常,避免不良习惯;病史方面,既往输血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在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通常会降低。同时,还可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如球形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可能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有关。
2.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计数可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溶血性贫血时,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会代偿性地增加红细胞生成,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一般来说,网织红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成人0.5%1.5%,儿童2%6%)提示可能存在溶血。
3.血涂片检查:除了观察红细胞形态外,血涂片还可以发现有无红细胞碎片、寄生虫等。例如,在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中,血涂片中可找到疟原虫;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可见到破碎红细胞。
4.血清胆红素测定: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会分解为胆红素,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主要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是溶血性贫血的重要特征之一。
5.尿胆原和尿胆红素测定:尿胆原是胆红素在肠道内被细菌还原产生的,经肠道吸收后通过尿液排出。溶血性贫血患者尿胆原通常会增加,而尿胆红素一般为阴性。这是因为间接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滤过,所以尿液中不会出现胆红素。
6.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很低。当发生溶血时,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7.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结合珠蛋白是一种血浆蛋白,能与游离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被肝脏清除。溶血性贫血时,由于游离血红蛋白增多,结合珠蛋白与之结合后被消耗,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会降低。因此,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是溶血的重要证据之一。
8.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该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将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溶血情况。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加,在较低浓度的盐溶液中就会发生溶血。
9.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检测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抗体。阳性结果提示存在自身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
二、特殊检查
1.基因检测:对于一些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致病基因,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以及突变的类型。
2.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主要用于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G6PD缺乏症患者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诱因(如食用蚕豆、服用某些药物等)时容易发生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可以检测红细胞中G6PD的活性,若还原率降低则提示G6PD缺乏。
3.蛇毒因子溶血试验:该试验主要用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诊断。PNH患者的红细胞膜存在缺陷,对补体敏感,蛇毒因子可以激活补体,导致PNH患者的红细胞发生溶血。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有助于PNH的诊断。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在采集血样时要尽量减少对儿童的痛苦和恐惧,可以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检查。同时,儿童的溶血性贫血可能与先天性疾病有关,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基因检测在儿童诊断中尤为重要。
2.孕妇:孕妇在进行溶血性贫血检测时,要考虑到检查对胎儿的影响。一般来说,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对胎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一些特殊检查,如基因检测等,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进行。此外,孕妇的生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某些检查结果的判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具体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溶血性贫血的检测结果。例如,慢性疾病可能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影响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判断。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检查给老年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同时,老年人对检查的耐受性可能较差,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4.生活方式的影响:长期饮酒、吸烟、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造血功能和红细胞的稳定性。在进行溶血性贫血检测前,患者应尽量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如果患者有特殊的饮食或用药情况,也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准确判断检查结果。
5.病史的重要性: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于溶血性贫血的检测和诊断非常重要。例如,患者是否有输血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等。有输血史的患者可能存在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可能会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发生溶血;家族中有溶血性贫血患者提示可能存在遗传性疾病。医生在进行检测时,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