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50%-70%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由此所致,其他原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肝硬化患者需避免诱发曲张静脉破裂因素,老年及儿童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有不同注意事项
其他可能原因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患者易发生胃黏膜糜烂和溃疡形成,这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但相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言,其发生率较低。肝硬化时,肝脏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胃泌素灭活减少,胃泌素水平升高,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淤血、缺氧,屏障功能受损,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如严重感染、大手术等),胃黏膜会发生急性糜烂、出血,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减退,肝脏对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功能降低,使得胃黏膜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容易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和胃内压骤然升高时,可引起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导致出血,但这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对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要注意避免食用粗糙、坚硬食物,避免剧烈呕吐等可能诱发曲张静脉破裂的因素。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肝硬化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情变化更快,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处理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紧急止血等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或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