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会引发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等问题,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出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及脾亢致血小板减少致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使胃黏膜受损易出血,不同患者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情况,上述问题表现及影响有所不同。
一、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为降低门静脉压力,身体会建立侧支循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重要的侧支循环之一。正常情况下,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经门静脉回流,当门静脉高压时,食管胃底的静脉就会扩张、迂曲。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肝硬化患者中,约有50%-6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而且,随着门静脉压力的进一步升高,曲张静脉破裂的风险也会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其门静脉高压的发展速度和程度可能不同。比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可能门静脉高压进展相对较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更高;有慢性乙肝病史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也容易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的并发症。
二、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如Ⅱ、Ⅶ、Ⅸ、Ⅹ等)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同时,脾功能亢进会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会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引起出血。而且,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可能导致出血不易止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更为突出;老年肝硬化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对出血的处理产生更大影响。有长期服用影响凝血药物病史的患者,肝硬化时凝血功能障碍会更加复杂。
三、胃黏膜病变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门脉高压使胃黏膜下血管发生病变,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防止胃酸等对胃黏膜的损伤至关重要,当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时,胃黏膜容易出现糜烂、出血等病变,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胃黏膜病变可能更严重。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进一步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有慢性胃病病史的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基础可能更差,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也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出血可能更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