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是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胃黏膜病变等;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及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诊断靠胃镜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急救、药物、内镜及三腔二囊管止血;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积极治肝硬化、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注意生活方式。
一、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肝硬化晚期患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约50%-80%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另外,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发生率增高,如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等,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患者可突然出现大量呕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随后多伴有黑便,黑便呈柏油样,这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被氧化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时,还可能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湿冷等。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根据出血量不同,患者会有相应表现。少量出血时,可能仅有轻度头晕;中等量出血时,除头晕外,可出现心率增快;大量出血时,心率明显加快,血压下降,甚至意识障碍等。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重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静脉曲张、溃疡、糜烂等病变,并可在必要时进行止血治疗。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可了解患者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凝血状况;肝功能检查,了解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等。
四、治疗措施
1.急救处理:首先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积极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胶体溶液等,纠正休克状态。
2.止血治疗
药物止血: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有效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内镜下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方法进行止血。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这是一种暂时止血的方法,适用于药物及内镜治疗无效的大呕血患者,但该方法有一定并发症,如窒息、食管黏膜坏死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输血时要注意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心功能的药物。
2.儿童患者:儿童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较快。要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儿童肝肾功能相对不完善,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应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在进行内镜等检查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确保患儿安全。
3.女性患者:女性肝硬化晚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血容量的影响。在输血等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心理因素对女性患者的影响较大,要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4.有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在选择止血药物等治疗时要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对于有既往消化道手术史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部位的情况,防止出现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
六、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肝硬化:针对肝硬化的病因进行治疗,如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等。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改善肝脏功能,延缓肝硬化进展。
2.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静脉曲张的程度,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3.注意生活方式:肝硬化晚期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要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以防损伤食管胃黏膜引起出血。戒烟戒酒,减少对肝脏和胃肠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