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型食物中毒主要由肉毒杆菌外毒素引起,食物污染是主要途径,包括家庭自制发酵及罐头食品、腌制食品、其他食品等,肉毒杆菌外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致肌肉松弛性麻痹,儿童因自身特点更易发病,特定人群需注意食品制作卫生安全。
食物污染是主要途径
家庭自制发酵及罐头食品: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等,以及罐头食品,如果制作过程中灭菌不彻底,肉毒杆菌芽孢可能存活下来。在适宜的厌氧环境下,芽孢会发芽繁殖并产生毒素。例如,一些密封良好但灭菌不充分的罐头,肉毒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若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罐头食品,就容易引发神经型食物中毒。
腌制食品:腌制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佳,也可能导致肉毒杆菌污染。比如一些腌制的蔬菜、肉类等,肉毒杆菌芽孢可能在腌制环境中存活,进而繁殖产毒。
其他食品:一些真空包装但已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毒素的来源。此外,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对于婴儿来说也有风险,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食用被肉毒杆菌芽孢污染的蜂蜜后,芽孢可能在婴儿肠道内繁殖产毒。
肉毒杆菌外毒素的作用机制
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经消化道吸收后,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肉毒杆菌外毒素可分为A、B、Ca、Cb、D、E、F、G8个型,其中引起人类中毒的主要是A、B、E型。不同型别的毒素作用机制相似,但免疫性不同。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食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品而发病。而对于有特殊饮食偏好、经常食用自制发酵食品或腌制食品的人群,应更加注意食品的制作卫生和安全,避免肉毒杆菌污染食物从而引发神经型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