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是怎么回事
围生期心肌病是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超声心动图有典型改变;诊断靠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等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治疗针对心衰和心律失常等,需休息、营养支持等;部分患者预后好,部分差,与病情等有关;孕妇及产后女性需特别关注,有病史女性再妊娠风险增加,要多学科密切监测管理
病因: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营养缺乏(如硒缺乏)、遗传因素、妊娠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是触发围生期心肌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引起心肌损伤。
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心力衰竭表现,还可能有心律失常等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等典型改变。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
治疗:治疗原则与其他心肌病相似,主要是针对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的判断。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等。
预后:部分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以好转,但也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可能出现难治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甚至危及生命。其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孕妇及产后女性来说,围生期心肌病需要特别关注。孕妇在妊娠期要注意定期产检,密切监测心脏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产后女性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疑似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就诊。对于有围生期心肌病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发生围生期心肌病的风险会增加,需要在孕前、孕期及产后进行多学科的密切监测和管理,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