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是什么原因引起
缺血性心肌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内膜下脂质沉积致狭窄闭塞,中老年人易患且绝经前女性受雌激素保护发病率低于男性;冠状动脉痉挛可致心肌缺血,吸烟、劳累、情绪激动等易诱发,长期吸烟等人群风险高;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血液高凝、血管内皮损伤等是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等病史者风险高,需控制基础疾病预防血栓。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发病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肌病最主要的病因。冠状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随着斑块的逐渐进展,冠状动脉的血流逐渐减少,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例如,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这些危险因素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
2.年龄与性别因素: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而且年龄相关的代谢变化等因素使得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在性别方面,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发病率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发病率逐渐接近男性。
二、冠状动脉痉挛
1.发病情况:冠状动脉痉挛也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状动脉暂时性的收缩,引起心肌缺血。某些因素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如大量吸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例如,有研究发现,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物质可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发作。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需要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概率。
三、血栓形成
1.血栓导致的缺血: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可完全或部分阻塞冠状动脉,使心肌急性缺血甚至坏死,长期反复的心肌缺血可导致缺血性心肌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例如,患有易栓症的患者,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在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
2.病史相关: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心房颤动等病史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栓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因此,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预防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