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原则
心包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有急性期卧床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及监测生命体征等;病因治疗中感染性心包炎细菌感染用敏感抗生素、结核性用抗结核药,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非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肿瘤相关依情况治疗;对症治疗包括胸痛用非甾体抗炎药、少量心包积液观察原发病、中大量积液出现压塞症状穿刺引流等,儿童用药等需特殊考量。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疼痛等症状。一般休息1-2周,待症状改善、血沉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不同年龄的儿童身体恢复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休息和活动安排。
2.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或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频率,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病因治疗
1.感染性心包炎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结核性心包炎需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需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儿科用药标准进行。
病毒感染:多数病毒性心包炎为自限性,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但对于一些重症或特殊病毒感染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目前尚无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能直接针对病毒性心包炎起特效治疗作用,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2.非感染性心包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心包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的心包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比如儿童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谨慎评估利弊;女性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可能对月经等方面的影响。
肿瘤相关心包炎: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心包炎可作为肿瘤的并发症出现,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肿瘤的整体治疗方案以及心包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三、对症治疗
1.疼痛治疗: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缓解疼痛。但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避免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2.心包积液的处理
少量心包积液:一般可自行吸收,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密切观察积液量变化。
中-大量心包积液:若出现心脏压塞症状,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等,需进行心包穿刺引流,缓解心脏压塞症状。对于反复出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心包开窗等手术治疗。在进行心包穿刺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儿童患者,操作要更加轻柔、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