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什么
羊水栓塞是分娩期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分娩时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肺栓塞等严重病理改变,有呼吸循环衰竭、出血倾向、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需抗过敏、抗休克、解除肺动脉高压、防治DIC、预防肾衰竭,孕产妇中高危因素者及高龄、多产妇等需密切监护,新生儿也需观察处理
发病机制
羊水内含有上皮细胞、胎脂、胎粪等有形成分,这些成分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可通过机械性阻塞肺血管引起肺动脉高压,同时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羊水内的有形成分作为抗原激发母体的过敏反应、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等多种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呼吸循环衰竭: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短时间内,产妇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表现。这是因为羊水成分阻塞肺血管,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引起急性右心衰竭及呼吸功能障碍。
出血倾向:患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全身广泛性出血,如阴道大量流血、皮肤黏膜出血、伤口及针眼渗血等。这是由于羊水内的促凝物质激活了凝血系统,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并继发纤溶亢进,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者可迅速出现肾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少尿、无尿等。这是因为长期的缺氧、休克等因素导致重要脏器受损。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根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典型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出血等高度怀疑羊水栓塞。
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血氧分析(血氧分压降低等)、涂片找羊水有形成分等。在外周血涂片中找到羊水有形成分是诊断羊水栓塞的证据之一,但阳性率较低。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有浸润影等改变;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右心扩大等右心负荷过重的表现。
治疗原则
抗过敏:立即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抗过敏治疗,以缓解过敏反应。
抗休克: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可使用晶体液、胶体液等,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解除肺动脉高压:使用扩张肺动脉的药物,如罂粟碱等,缓解肺血管痉挛,改善肺循环。
防治DIC:早期使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晚期补充凝血因子等进行抗纤溶治疗。
预防肾衰竭: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肾脏灌注,必要时使用利尿剂等。
特殊人群提示
孕产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情况时,在分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一旦出现异常表现要高度警惕羊水栓塞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高龄产妇、多产妇等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更应加强产程中的监护。
新生儿:羊水栓塞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影响,如导致胎儿缺氧等情况,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进行相应的复苏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