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致门静脉高压引发侧支循环建立开放,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易破裂出血;还会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减退及脾功能亢进致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易止;同时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致胃黏膜病变易出血。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儿童患者病情凶险需维持血容量、精细护理;女性患者特殊生理时期会影响病情及出血风险,需个性化护理
一、门静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破坏,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为降低门静脉压力,身体会建立侧支循环。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重要的侧支循环之一。正常情况下,食管静脉回流至奇静脉,胃底静脉回流至门静脉系统,但当门静脉高压时,食管胃底的静脉就会扩张、迂曲。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有研究表明,约50%-8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其中部分患者会发生破裂出血。
二、凝血功能障碍
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同时脾功能亢进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使血液凝固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则会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等止血功能。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由于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后不易自行停止,容易导致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降低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胃黏膜病变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处于淤血、缺氧状态,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血流等,当这些机制受到破坏时,胃酸和胃蛋白酶等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形成,进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中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较高,且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肝硬化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应尽早识别出血征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儿童肝硬化患者:儿童肝硬化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往往较为凶险。儿童的凝血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且对失血的代偿能力较成人差。需要特别注意维持儿童的血容量,及时进行补液等支持治疗,同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儿童患者的护理需要更加精细,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指标的变化。
女性患者:女性肝硬化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肝硬化病情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妊娠可能会加重门静脉高压等情况,增加出血风险。在护理女性肝硬化患者时,需充分考虑这些生理因素,给予个性化的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