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监护生命体征并建至少2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要选晶体液胶体液并依情况输血;止血可用药物如奥曲肽或内镜下止血;防治并发症需预防肝性脑病和感染;要积极治疗肝硬化原发病,不同年龄患者在各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体位与监护: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需特别注意呼吸和血氧情况的监测,婴儿因气道较窄更易发生窒息风险;老年患者则要关注心脏功能变化,因为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至少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在建立静脉通道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血管,儿童血管较细,操作需更加轻柔准确;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要避免反复穿刺。
二、补充血容量
1.晶体液与胶体液选择:首先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以补充细胞外液丢失,然后根据情况输注胶体液,如白蛋白等。对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输液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儿童由于心肺功能发育不完善,输液速度需更谨慎,严格按照体重计算输液量;老年患者心功能可能较差,输液量和速度要根据心功能情况调整。
2.输血指征: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收缩压低于90mmHg时,考虑输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组织灌注。但输血要严格掌握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儿童输血需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严格按照输血规范进行;老年患者输血时要关注是否有心脏等基础疾病加重的可能。
三、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生长抑素类药物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疗效。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奥曲肽时,剂量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儿童要严格按照儿科剂量标准;老年患者若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需调整用药剂量并密切监测。
2.内镜下止血:如患者情况允许,尽早行内镜检查,若发现出血病灶,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注射硬化剂、套扎术等。内镜下止血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效果较好,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耐受情况,儿童可能因不配合增加操作难度,老年患者要注意心肺功能是否能耐受内镜检查过程。
四、防治并发症
1.肝性脑病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可诱发肝性脑病,需注意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使用乳果糖等药物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对于肝硬化患者,本身存在肝脏功能减退,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较高,在出血后要特别注意预防。儿童发生肝性脑病的机制与成人有差异,预防措施要考虑儿童的代谢特点;老年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差,更要严格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2.感染预防: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性肺炎,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要避免滥用导致菌群失调等问题。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低下,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的表现和预防措施有差异,儿童要注意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预防,老年患者要关注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感染可能。
五、原发病治疗
积极治疗肝硬化原发病,如针对乙肝肝硬化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等,但不具体指导剂量),丙肝肝硬化进行抗丙肝病毒治疗等。对于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儿童肝硬化的病因可能与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发病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老年患者治疗原发病时要综合考虑其他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