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妊娠糖尿病等问题,需合理控制体重,孕前将BMI控在18.5-23.9kg/㎡,孕期按孕前BMI不同合理增长体重;保持健康饮食,均衡膳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度运动,选适合有氧运动并注意事项;定期产检,监测血糖及其他项目;有糖尿病家族史和既往有不良妊娠结局且怀疑与血糖异常相关的人群要更重视预防。
一、合理控制体重
1.孕前体重管理:女性孕前应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范围内。若BMI过低(<18.5kg/㎡),孕期可能营养储备不足;若BMI过高(≥24kg/㎡),妊娠糖尿病风险增加。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孕前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来合理减重,比如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等,同时保证均衡饮食,控制热量摄入。
2.孕期体重增长:孕期体重增长需适度,一般孕前BMI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1.5~16kg较为适宜;孕前超重(BMI24~27.9kg/㎡)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7~11.5kg;孕前肥胖(BMI≥28kg/㎡)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5~9kg。孕期应注意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定期监测体重变化,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
二、保持健康饮食
1.均衡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蔬菜每天应摄入400~500g,尽量选择低糖蔬菜,如绿叶菜、西兰花等;水果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如苹果、蓝莓等,每天控制在200~350g;全谷物可占主食的1/3~1/2,如燕麦、糙米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
2.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例如,可将米饭替换为杂粮饭,用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等,同时注意控制每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三、适度运动
1.运动方式选择:孕妇可选择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速度以自我感觉稍快但仍能轻松交谈为宜;也可进行孕妇瑜伽等适度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频率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到每天进行,每次运动时间持续20~30分钟。
2.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应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在空腹或饥饿时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后要进行放松活动。如果有先兆流产、前置胎盘等特殊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运动方案。
四、定期产检
1.血糖监测相关检查:孕妇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相关检查,如在孕期适当时间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检测。一般建议在孕24~28周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筛查妊娠糖尿病。如果既往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可能需要更早进行血糖监测评估。
2.其他产检项目:同时要定期进行常规产检,包括血压、体重、胎儿发育情况等的监测,及时了解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以便在出现异常时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五、关注特殊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这类孕妇属于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除了遵循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应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血糖情况,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加强孕期的健康管理,包括更严格地控制饮食和适度增加运动等,以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2.既往有不良妊娠结局(如不明原因的流产、死胎等)且怀疑与血糖异常相关的人群:此类人群更应重视妊娠糖尿病的预防,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孕期检查和血糖监测,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确保孕期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