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严重临床急症,一般治疗旨在稳定生命体征、控制出血和预防并发症,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并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出血时禁食及必要时胃肠减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指标、迅速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和抑酸等药物治疗及做好心理护理;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孕妇及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治疗需特殊注意;生活方式上出血停止后要调整饮食,戒烟戒酒并规律作息;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指标和做胃镜检查,留意自身症状,有异常及时就医。
一、一般治疗概述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一般治疗旨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控制出血、预防并发症,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其一般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一般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与体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不必要的搬动。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这种体位有助于增加回心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等,防止窒息。头偏向一侧,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尤为重要,可避免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3.禁食与胃肠减压:在出血期间应严格禁食,避免食物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重出血。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抽出胃内积血,减少胃内压力,同时观察出血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禁食时间需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避免因长时间禁食导致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
4.严密监测: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观察神志变化、皮肤色泽和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肝性脑病倾向的患者,还需密切监测血氨等指标。
5.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液体和血液制品,以纠正失血性休克。可先输入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液,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输入胶体液、红细胞悬液等。输血时应注意血型匹配和输血速度,避免发生输血反应。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6.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垂体后叶素等,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还可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的形成,有利于止血。
7.心理护理:患者因大量出血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医护人员应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药物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儿童患者:儿童患者肝脏和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时应更加谨慎。尽量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压迫止血等。如需使用药物,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心理,避免因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恐惧影响其身心健康。
3.孕妇:孕妇发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治疗既要考虑控制出血、挽救孕妇生命,又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应充分权衡利弊,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必要时,需妇产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
4.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降糖、降压药物的使用,避免因血糖、血压波动影响病情恢复。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整:出血停止后,应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可给予少量温凉的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随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免再次损伤胃黏膜引起出血。
2.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和肝脏造成损害,加重肝硬化病情。患者应严格戒烟戒酒,以促进身体恢复。
3.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五、病情监测与随访
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胃镜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患者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无黑便、呕血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