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表现
肝性脑病有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包括轻微肝性脑病、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等不同时期的多样表现;还有神经系统体征表现,如肌张力改变、腱反射异常、锥体束征等;另外存在智能障碍及脑电图异常等其他表现,各表现与肝脏功能异常致毒素蓄积影响神经等功能相关,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
一、神经精神系统表现
1.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智力减退、操作能力下降等表现,例如在进行简单的数字计算、图形识别等测试时,表现较正常人稍差,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毒素不能正常代谢清除,影响了神经传导和大脑功能,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学习能力暂时下降,在青少年群体中则可能影响其日常的学业表现和社交活动中的注意力等。
2.一期(前驱期):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神经系统可出现轻度体征,如扑翼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此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儿童,此期可能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比如原本温顺的孩子变得容易烦躁,而青少年可能出现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
3.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图案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视为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的扑翼样震颤存在,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常呈阳性。在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可能因为本身基础认知功能可能随年龄下降,而更容易出现意识和认知方面的严重障碍,女性患者在这一时期可能因为激素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可能较男性更明显。
4.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锥体束征常呈阳性。患者的睡眠时间进一步颠倒,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加重等情况。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较长的患者,此期的昏睡和精神错乱可能会对其生活自理能力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加强护理。
5.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等强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此期患者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在儿童肝性脑病患者中,昏迷期可能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大脑功能的严重受抑制会干扰正常的神经发育进程;对于老年患者,昏迷期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恶化,预后相对更差。
二、神经系统体征表现
1.肌张力改变:在肝性脑病不同时期,肌张力会有变化,一期和二期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情况,四期时肌张力降低。肌张力的改变是由于体内毒素蓄积影响神经肌肉传导所致,例如一期患者可能在进行肢体活动检查时,发现肌肉紧张度较正常增高,这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协调性。
2.腱反射异常:二期及以上患者常出现腱反射亢进,如膝腱反射等,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受到毒素干扰,导致神经反射的传导异常。儿童患者出现腱反射异常时,可能会影响其运动发育的正常进程,需要密切关注其运动功能的发展情况。
3.锥体束征:二期及以上患者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表现为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等阳性,这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受损,锥体束受到影响,导致神经传导通路异常。在老年肝性脑病患者中,锥体束征阳性可能会加重其行动不便等问题,增加跌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
三、其他表现
1.智能障碍:随着肝性脑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从一期的轻微操作能力下降到四期的完全神志不清。智能障碍的发生与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体内氨等毒性物质蓄积,影响大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有关。在青少年肝性脑病患者中,智能障碍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需要早期干预和关注其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
2.脑电图异常: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会有特征性改变,前驱期脑电图正常,随着病情进展,二期可出现普遍性慢波,四期则表现为明显的慢波。脑电图的异常改变有助于辅助诊断肝性脑病,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在儿童肝性脑病患者中,脑电图的监测对于评估大脑功能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