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常用药物包括纠正贫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降压的ACEI或ARB类药物、调节钙磷代谢的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和钙剂;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老年患者用药需谨慎监测不良反应,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原则调整剂量,妊娠期患者用药需严格评估选择影响小的药物,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用药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
一、慢性肾衰竭常用药物
1.纠正贫血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其通过刺激骨髓红系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改善肾性贫血。研究显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相关的乏力等症状。
2.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除了降低血压外,还可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例如,贝那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氯沙坦属于ARB类药物,它们在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能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3.调节钙磷代谢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如骨化三醇,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调节钙磷代谢,预防肾性骨病。碳酸钙或醋酸钙等钙剂可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降低血磷水平。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由于其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例如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时,需注意监测血肌酐水平,避免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和肾功能急剧恶化。
2.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肾衰竭相对少见,但在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对于必须使用的药物,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肾功能等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用药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如降压药物的选择需权衡对母亲血压控制和胎儿安全的影响。
4.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若慢性肾衰竭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时,需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的药物,并根据血糖情况和肾功能调整降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