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低血糖症状怎么办
低血糖时应尽快补充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评估血糖及症状,未恢复重复补充。生理性低血糖恢复后进食均衡餐食,运动前适当增碳水;病理性低血糖需就医治原发疾病。儿童低血糖选果汁防呛咳,频繁发就医排查;老年人注意观察血糖变化,严格遵医嘱用降糖药;糖尿病患者调整降糖方案,随身携带含糖食品。
一、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
低血糖时应尽快补充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可选择食用15-20克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1小杯(约150毫升)含糖汽水、3-5块方糖、2-3块葡萄糖片等。因为这些碳水化合物能迅速被人体吸收,提升血糖水平,缓解低血糖症状。例如,研究表明,摄入15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通常能在15分钟内使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二、再次评估血糖及症状
在补充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再次检测血糖水平,同时观察自身低血糖症状是否缓解。如果血糖仍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可认为是低血糖)且症状未完全消失,可重复补充上述剂量的碳水化合物。
三、明确低血糖原因并采取后续措施
生理性低血糖:如果是因饥饿、剧烈运动等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低血糖,在血糖恢复正常后,可适当进食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均衡餐食,如面包搭配鸡蛋等,以维持血糖稳定。对于经常因运动出现低血糖的人群,运动前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运动前1-2小时吃半根香蕉等。
病理性低血糖:若是由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低血糖,除了采取上述急救措施外,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导致低血糖的原发疾病,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因胰岛素瘤导致的低血糖,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等相应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的低血糖,要考虑是否是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在血糖恢复后调整降糖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血糖可能因进食不足、剧烈活动等引起。儿童低血糖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可选择果汁等,且要注意避免呛咳。儿童低血糖若频繁发生,需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等问题。同时,儿童在运动时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因运动导致低血糖。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后要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较差,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老年人在使用降糖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除了按照上述步骤处理外,要格外注意调整降糖方案。如果是因降糖药物剂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减少药物剂量。同时,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能及时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