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休克抢救流程
低血糖休克需先识别评估,表现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中枢神经受抑制症状,血糖≤3.9mmol/L结合表现可诊断;现场急救要安置体位、补充糖分,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续需监测血糖、找病因处理,观察转运;儿童要早期识别、排查特殊病因、合理喂养,老年人要谨慎急救及调整治疗、综合考虑健康状况。
一、立即识别与评估
1.表现识别:低血糖休克患者通常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如出汗、颤抖、心悸、饥饿感等,随后可能出现中枢神经受抑制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甚至昏迷。对于不同人群需注意差异,儿童低血糖可能表现为哭闹、嗜睡、易激惹等非典型症状;老年人低血糖可能症状不典型,且易与脑血管疾病等混淆。
2.血糖检测:立即检测毛细血管血糖,若血糖≤3.9mmol/L,且有相应临床表现,即可临床诊断为低血糖休克。
二、现场急救措施
1.体位安置: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若患者昏迷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对于儿童,要轻柔安置体位,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补充糖分:立即给予含糖食物或饮料,如口服15-20g糖类(相当于150-200ml果汁或3-4块方糖)。若患者不能口服,可给予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ml,儿童应根据体重等情况谨慎调整剂量,一般按1-2g/kg给予50%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
三、进一步医疗处置
1.后续血糖监测:静脉注射葡萄糖后需持续监测血糖,因为低血糖可能复发。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且患者症状缓解。
2.寻找病因并处理:积极寻找导致低血糖休克的病因,如是否因胰岛素瘤、药物(如降糖药使用不当等)、肝肾功能不全等引起。对于因药物导致的低血糖,需调整相关药物剂量或种类;对于胰岛素瘤等疾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等)及外科手术等治疗。
3.病情观察与转运: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等变化,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继续监测血糖等指标,对于儿童要注意保暖及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固定。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低血糖休克需特别注意早期识别,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对低血糖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在补充糖分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且在后续要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导致低血糖的特殊病因,同时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长时间饥饿等情况发生。
2.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休克时,因其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急救及后续治疗中要更加谨慎。补充糖分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加重心脏负担等。同时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其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等,调整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