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并发症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一般治疗有饮食管理(依GFR等调整蛋白、热量、钠盐、钾摄入,儿童需更注重营养均衡生长发育)和控制血压(首选ACEI/ARB,依年龄定目标);并发症治疗包括纠正贫血(用促红素并补铁,儿童按剂量标准调整)、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用磷结合剂、钙剂,儿童需谨慎监测)、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口服或静脉补碳酸氢钠,儿童注意剂量);肾脏替代治疗有血液透析(依年龄选血管通路)、腹膜透析(儿童有优势,防腹膜炎)、肾移植(需合适供体,儿童用免疫抑制剂要谨慎)
一、一般治疗
1.饮食管理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低蛋白饮食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同时要注意保证热量摄入,可食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例如,当GFR在30-60ml/min/1.73m2时,蛋白质摄入量约0.6-0.8g/(kg·d);当GFR小于30ml/min/1.73m2时,蛋白质摄入量约0.4-0.6g/(kg·d)。对于合并水肿的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应小于3g。对于合并高钾血症的患者,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橘子等。
对于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管理需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生长发育需求,在保证低蛋白的同时,要提供足够的热量以满足生长,可选用特殊的儿科低蛋白配方奶粉等。
2.控制血压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而控制血压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一般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如依那普利、氯沙坦等,但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一般成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等因素调整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也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以保护肾功能。
二、并发症的治疗
1.纠正贫血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出现肾性贫血,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同时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儿童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时需严格按照儿科剂量标准,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来调整剂量。
2.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表现为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对于高磷血症,可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等,与食物同服以结合磷。对于低钙血症,可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等。在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钙磷代谢紊乱会影响骨骼发育,需更加谨慎地调整钙磷结合剂和钙剂的使用,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3.治疗代谢性酸中毒
当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口服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对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充碳酸氢钠。儿童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时需注意剂量计算,根据体重等因素准确给药,并密切观察酸碱平衡纠正情况。
三、肾脏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通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多余水分,并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选择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多选择临时性血管通路如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等,而成人可根据情况选择长期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等。
2.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利用患者自身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对于儿童患者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但需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腹膜透析操作。
3.肾移植
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肾移植需要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对于儿童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免疫抑制剂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等,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免疫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



